无标题文档
 
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问题研究
时间:2016-06-06 20:39:01 来源:甘肃省委老干部局网站

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
做好老干部工作问题研究
 
甘肃省委老干部工作局
 
根据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精神和中组部部署安排,甘肃省委老干部局承担“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问题”课题研究。为切实完成好这一任务,甘肃省委老干部局高度重视,专门成立课题调研组,由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万鹏举任组长全面负责,分管局领导牵头负责,抽调局机关相关处室人员具体参与。课题组采取实地调研、座谈讨论和参观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先后深入省社科院、兰州大学等单位和兰州、酒泉、嘉峪关、金昌、天水等市,召开16场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听取了13位老龄问题专家学者,25名市县区老干部局长,20名老干部代表,56个省直、市县区涉老部门负责同志,11个老年协会组织负责同志,6个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干休所负责同志,24个街道社区负责同志的意见建议,同时还参观考察了15个为老服务示范社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和夕阳红老年公寓等老年服务机构。通过深度调研,分析了当前老干部工作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掌握了我省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的主要做法,查找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如何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的现实背景和重要意义
当前,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化服务管理的逐步深化和老干部队伍结构的深刻变化,老干部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迫切要求我们转变思路、开阔视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动员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做好老干部工作,让广大老干部享受更多更好的服务。
(一)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 2013年老年人口达到2亿,预计2025年达到3亿,2033年达到4亿,2052年达到峰值4.87亿。甘肃省2013年底老年人口达到348万,占人口总数的13.5%,预计2020年将突破424万,占人口总数的15.7%。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老干部作为老年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占比重持续上升,地位作用更加突出,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既可以让老干部享受国家和社会各种惠老政策、资源设施和服务照顾,又可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二)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的改革,涉及领域多、范围广、难度大,触及到包括老干部在内的社会各个群体、各个方面。老干部工作作为改革发展的产物,作为党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顺应时代发展和改革大势,才能始终充满生机活力。这就要求我们要着眼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一步转变思维观念,打破固有框框,树立社会资源均等化和社会公平理念,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老龄工作的有益经验,坚持走出一条老干部工作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
(三)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是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现实要求。随着时间推移和干部新老交替的不断进行,离休干部数量日益减少,退休干部数量大幅度增加,老干部工作重心逐步发生变化,老干部工作进入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方面,离休干部普遍进入“双高期”,“空巢”、独居、失能等现象不断增多,需要加强个性化、亲情化服务,完善紧急救助机制和便老设施,加强人文关怀和精神慰藉;另一方面,退休干部人数众多、身体尚好,对政治参与和精神文化方面需求比较突出。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再简单沿袭过去的方式方法,必须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打破自我循环、封闭运行的传统习惯,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做好老干部工作,让老干部享受到更全面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
二、老干部工作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分析
科学分析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的结构和因素,弄清楚各因素所涵盖的内容和功能,对于破解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社会资源。为了应对需要,满足需求,所有能提供而足以转化为具体服务内涵的客体,都可称为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经济资源、信息资源等资源形态。具体联系到老干部工作,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主要有社区资源、党建资源、文化资源、医疗资源、阵地资源、信息资源和市场资源。
社区资源是社区可以掌握、支配和动员的各种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场地设施和组织、社会关系等要素。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老干部提供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的平台,这既是为老干部提供多样化服务的有效途径,也是我们做好老干部工作的主阵地。
党建资源是指一个政党借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各种有形物质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总和。包括组织资源、活动资源和教育资源等。充分利用党建资源,大力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对于团结、凝聚、教育、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保持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资源是人类历史遗存和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它的形成是社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包括文化场馆、文化设施、文化活动、文化队伍、文艺作品和文化传统等。充分利用文化资源,树立文化养老理念,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满足广大老干部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医疗资源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国家、社会和个人对卫生部门综合投资的总称,是卫生部门为社会及人群提供卫生服务的基础和条件。包括医院、基层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为老干部看病就医、专业护理、健康保健和心理咨询提供服务,着力提高老干部生活质量。
阵地资源是指为开展相关活动、实施某种行为提供的场地、场所和空间。充分利用阵地资源,依托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干休所等场所和为老服务中心、托老所、敬老院、老年公寓等机构,为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提供良好条件。
信息资源是指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像等形式储存在一定载体上并可供利用的信息。包括资料、数据、技术、消息、信誉、形象等。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可为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活动,方便老干部日常生活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
市场资源是指企业所控制或拥有的与市场密切相关的资源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引进市场运行模式,合理调配市场资源,激发市场活力,加强为老服务设施、机构建设,发展老年服务产业,为满足老干部多层次需求提供有效补充。
(二)社会力量。社会力量是指能够参与、作用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包括自然人、法人、社会组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党群社团、非营利机构、企业等。具体到老干部工作,主要有党委政府、职能部门、涉老部门、管理单位、群团组织、家庭子女和志愿者队伍等。
党委政府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主导力量,是老干部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对老干部工作的发展方向、发展规划、总体布局、资源调配具有决定性作用。职能部门是老干部工作宏观管理、政策制定、监督检查的主体力量。涉老部门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综合力量和重要保证,在出台政策、落实老干部待遇方面发挥着职能作用。管理单位是老干部服务的责任主体,承担着为老服务的具体工作。群团组织是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老年人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辅助力量。家庭子女是履行赡养义务、为老干部提供居家养老的基础力量,在老干部安度晚年、颐养天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志愿者队伍是提供公益性、无偿性服务的新型组织,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有效补充力量。
三、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我省积极探索老干部工作与社会化服务管理相互融合、有效对接的方法和举措,在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实现资源优化组合,建设多主体多层次服务体系,满足广大老干部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尊老敬老氛围浓厚。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将老干部工作置于老龄化社会大背景下来谋划,纳入党的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主要领导经常关心过问,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分管领导多次听取老干部工作情况汇报,亲自协调解决老干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2012年7月在参观纪念干部离退休制度建立30周年全省老干部工作成就展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扎实做好老干部工作、有效检验老干部工作,对做好老干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吴德刚多次出席全省老干部工作会议和活动,经常深入基层调研督查,对做好全省老干部工作给予有力指导。各级党委、政府和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也都十分重视和支持老干部工作,将老干部工作放到重要位置、纳入整体工作布局和总体规划,定期听取汇报,定期研究部署。各级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组织、指导、协调作用,及时研究解决老干部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为老干部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营造了浓厚氛围。
(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职能作用发挥到位。多年来,各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在出台政策措施、落实老干部待遇等方面密切配合、全力支持,切实形成了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强大合力。组织部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规划,具体指导,通过党建工作切实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省委组织部每年从省管党费中划拨40万元为各级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赠订《人民日报》、配发《学习参考》。宣传部门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信息网络等重要宣传阵地,大力宣传老干部方针政策、亮点工作和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财政部门逐年加大对老干部工作的投入力度,有力保障了老干部各项待遇的落实。省财政每年列预算2300多万元,用于补助省属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和相关费用,每年划拨专款1500万元,补助市州困难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人社部门加强离休干部医药费管理改革,增加定点医院,扩大药品目录,简化报销环节。省直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住院定点医疗机构由原来的8家扩大到现在的13家,离休人员用药报销范围,由原来的1031种扩大到现在的2106种。卫生部门广泛应用医疗资源,为老干部看病就医开辟绿色通道,在社区建立卫生服务机构,方便老干部就近就医与健康保健。民政、老龄部门加强社区老年人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大力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更好地向老干部提供公益性养老服务。文化部门利用各级公共文化设施条件,组织开展老年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广大离退休干部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体育部门发挥体育场馆、设施和人才优势,为老干部强身健体,愉悦身心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社区试点全面推开,服务管理深化拓展。2010年在总结兰州市3个社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召开现场推进会,在全省范围推开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让离退休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各地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建设社区居家养老信息平台,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等,为社区老干部提供就近便利的居家服务。兰州市依托虚拟养老院,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保健陪护、餐饮服务、物业维修、心理慰藉、法律服务、文化娱乐、临终关怀等九大类近220余项居家养老服务。嘉峪关市将“一键通”电话与 “12345”民生服务热线连接,让老干部随时得到医疗急救、生活照料、餐饮服务、代步购物等亲情式养老服务。酒泉市依托32个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116个农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重点为高龄、空巢老干部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紧急援助等日间服务。在医疗保障服务方面,各社区积极打造十分钟医疗服务圈,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健全老同志健康档案,为老同志提供免费体检、医疗诊治、家庭护理、健康咨询和心理疏导等服务,力争做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享受低偿护理、急病得到及时救治,真正享受到方便、快捷、可靠的医疗保健服务。嘉峪关市各社区与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对接,通过设立家庭病床等,为老干部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在文化养老服务方面,各街道、社区发挥老年之家、老干部乐园、社区老年学校的作用,因地制宜地组织老干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普、健身等活动,切实让老干部寓养于学、寓养于乐。天水市建立社区文化大院,开展“老年教育进社区”、“远程教育进社区”、“文体活动进社区”、“活动器械进社区”等活动,为老同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大餐。酒泉市积极打造“激情周末广场”文化养老活动品牌,使更多的老干部参与进来,发挥了较好的辐射作用。
(四)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多元需求有效满足。各地积极拓宽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式,加大资源综合利用,有效满足老干部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加强学习活动阵地建设,满足老干部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整合民政、老龄等项目,不断加大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建设力度,使老干部活动学习场所的规模不断扩大,条件明显改善,功能逐步增强,为老同志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创造了良好条件。天水市投资2600多万元建成12000平方米的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金昌市投资1300多万元建成6000平方米的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张掖市投资1700多万元建成5000平方米的老干部活动中心。目前,全省已建老干部活动中心(站、室)1100个,老年大学49所。其中50个老干部活动中心,8所老年大学评为示范性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满足老干部信息消费需求。依托网站、QQ群、微信、短信群等新兴网络媒介,进行网络宣传教学、舆论热点讨论、服务信息发布等。同时,积极引导老干部参与发博、跟帖、评论、视频访谈等网络活动,共同传播正能量,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酒泉市建立“为老服务亲情网”,通过免费配发老年手机,为老干部定期发送时政要闻、舆论热点、流行短信等,使老干部紧跟时代步伐。加强老年社团建设,满足老干部发挥作用需求。各级关工委以“五老”为主体,组成革命传统、普法教育宣讲团,赴学校、社区、工厂、农村等开展宣讲,近年来共做报告2万多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达150多万人(次)。组成3900多个帮教小组,帮教失足青少年2.5万多名,转化率达到80%以上。聘请1193名老干部担任网吧义务监督员,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老科协、老教授协会以“银龄行动”为平台,组织老专家、老教授、老科技人员积极开展科学普及和科技扶贫工作,在生态农业、环境治理、循环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老年文体团队通过组织老同志开展经常性的文化交流、体育比赛、社会公益等活动,最大限度地团结凝聚老同志,使老同志们保持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成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加强助老队伍建设,满足老干部多元服务需求。通过定向引进、公开招聘、工作培训和开发公益性岗位、培育志愿者队伍、开展党员干部进社区活动等,着力加强专业服务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助老服务力量,采取常规服务与特需服务、集中服务与上门服务、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满足老干部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天水市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医疗志愿工作队,开展“送服务、送信息、送学习、送温暖、送健康”等主题服务活动,受到了老同志们的认可和欢迎。
四、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在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认识上的差距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观念不适应。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是老干部工作融入社会化管理,推进老干部社会化养老的创新举措,社会各个方面还未做好充足准备,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一是老干部观念上不认同。有的老干部认为,社会化养老是原单位想“卸包袱”,自己脱离组织后,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有的则担心与单位脱离关系后相关待遇和切身利益受到影响,对社会化养老在服务水平、服务方式以及达到的服务效果上心存顾虑;还有的认为,社会化养老等同于将自己与社会普通老人相提并论,降低了个人的身份和地位,存在抵触情绪。二是相关部门认识上有误区。一些部门认为,老干部服务管理是老干部工作部门和老干部原单位的工作职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承担此项工作。加之老干部服务需求多、要求高,服务难度大,工作起来有负担。三是老干部工作部门在工作上不适应。经过30多年的机制运转,老干部工作部门已习惯于原有的工作体制和服务管理模式,对于突破原有定式,存在畏难情绪。
(二)体制机制不健全。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需要一套科学完善的体制机制作支撑,但现行的工作体制机制俨然不能适应此项工作,也难以满足老干部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从目前来看,从事老干部服务管理的职能部门和涉老部门较多且分散,如组织、老干、人事、民政、老龄、财政、卫生、文化、体育等,由于缺乏明确统一的社会化养老工作综合协调机制和领导组织体系,不能有目标、有计划地把分散在涉老有关部门的工作指标体系整合起来,使得各部门形成了各行其事、各自为政、各成体系的局面,在组织领导、工作协调、工作联运和工作落实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将老干部与老龄事业合辙并轨,共同发展,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老干部工作格局尚未有效形成。
(三)政策措施不完善。政策引导和支持是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关键。目前,从中央到地方还没有系统开发社会资源的引领性政策出台,对社会化养老的目标任务、政策制度、方法步骤、操作办法等没有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使得相关部门在具体操作中无章可循,无据可依。同时,部分地方和单位对现有惠老政策执行不到位,“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使得广大离退休干部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如《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明确指出,凡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必须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并确保用于养老服务,不得挪作他用。但目前此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导致老干部活动学习场所严重缺乏。
(四)基础保障不到位。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投入不足和基础保障不到位,成为了阻碍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因素。通过调研发现,各地普遍存在经费投入不足,养老保障标准低,全覆盖、普惠性不够,工作开展不平衡,老年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的问题。如依托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方面,由于资金来源渠道窄,资源受限,为老服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物品匮乏,信息平台和信息网络发展缓慢,专业服务队伍缺乏,志愿者队伍不足等因素,使得社区养老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依托机构养老方面,存在着公办养老机构供不应求而民营养老机构举步维艰的两极现象。公办养老机构,由于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服务内容、工作队伍等各方面都有所保障,出现了一床难求、排队等号的情况。民营养老机构由于缺乏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财政补助、社会保险等相关政策的扶持和充足的资金投入,使得民营养老机构规模效益难以形成,远远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五、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对策建议
当前,老干部工作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要适应时代发展变革和形势任务变化,坚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中审视,在老龄化进程加速的大趋势中思考,在创新社会管理的大格局中谋划,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探索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积极推进老干部工作融入改革、适应改革、服务改革、促进改革,实现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科学发展。
(一)转变工作理念,凝聚思想共识
现行的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模式已严重制约和影响老干部工作的科学发展,必须从工作理念和政策制度上进行深入思考和顶层设计。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和全局的高度,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和工作模式,把老干部工作作为老龄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全国老龄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来思考、谋划和推进,构建大老龄工作格局,大胆探索老干部工作与社会对接、融合的思路和对策,逐步推进老干部社会化养老进程,这是深化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大力宣传做好老龄事业对全面深化改革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大力宣传老干部的重大历史贡献和老干部工作的重要地位作用,大力宣传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推进老干部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引导全社会充分认识做好包括老干部工作在内的老龄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充分认识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推进老干部社会化养老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和必然选择,切实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教育引导广大老干部充分认识到老干部工作拆除“围墙”拓展外延,决不是老干部工作部门和单位甩“包袱”,而是适应社会发展和老干部需求的必然趋势,是为了利用社会资源、借助社会力量更好地为老干部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具体举措,引导他们改变陈旧思想观念、摒弃特权思想、清除思想顾虑,顺应时代发展,主动融入社会大家庭。同时,教育引导广大老干部消除等、靠思想,强化自我服务意识,不断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二)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1、创新领导体制。统一高效、运行顺畅的领导体制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组织保证。要顺应大部门制的要求,参照党委政法委的领导体制设置,有效整合老龄委、老干部工作部门、人社部门的老干部工作机构等力量,
从中央到地方成立大老龄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包括组织、宣传、人社、财政、卫生、民政、发改、工信、金融等相关部门。老龄工作委员会在同级党委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委员会书记由同级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兼任,副书记由一名政府领导兼任。下设秘书长、办公室和各职能部门,考虑到老干部工作的特殊性,可下设老干部工作专门机构。秘书长负责老龄委日常工作,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委员会委员。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和优化各方力量,形成由党委政府主导、职能部门主管、相关部门协同、社会各界参与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大老龄工作格局。
2、整合部门职能。老龄委作为党委的一个职能部门,要对现有涉老部门的有关职能进行有效整合,避免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降低各部门协调困难,提高行政效率和工作效率,更好地适应角色定位,推进包括老干部工作在内的老龄事业健康发展。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老干部工作和社会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定大老龄事业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制定或参与制定本地区老干部工作和社会老龄工作的有关政策、规定;加强对本地区老干部工作和社会老龄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综合管理,全面开展大老龄工作;对本地区老干部工作和社会老龄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指导、督促和检查本地区各单位的老龄工作,督促落实有关政策规定和各项待遇;配合组织部门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和组织老干部、老党员发挥作用;指导本地区老龄工作部门的业务工作和有关人员的培训。要从政策上对成员单位的职能任务进行明确界定,成员单位对有关职能也要进行内部整合,做到职责清晰,任务明确。
3、加强工作力量。要强化专门力量,着眼形势发展、职责变化和工作需要,科学设置内设机构,合理核定人员编制,配齐配强工作力量,确保工作有机构负责、有编制保证、有人员办事,使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与所担负的工作任务相适应。要加强基层力量,着眼老干部工作融入社会化管理后,社区为老服务工作任务加重的实际,通过增加事业编制或设置公益性岗位和聘用等方式,为社区配备一定数量的老龄工作人员,确保有专人负责“终端”工作的落实。要充实社会力量,将民营企业作为为老服务的重要力量和有效补充,引导鼓励和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承担社会义务,积极参与和发展“夕阳事业”,创办养老院、护理院、福利院、日间照料中心等为老服务机构,弥补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不足的矛盾。要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依托学校、医疗机构、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要壮大志愿者队伍,积极引导和吸收更多的大学生、党员干部、共青团员、社会爱心人士和身体健康的退休人员加入为老服务行列。同时,鼓励发展老人互助小组、老年服务协会等民间为老服务力量。
(三)合理规划布局,实现资源共享
1、统筹规划布局资源。要从国家战略层面,把为老服务资源建设纳入城乡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资源建设的发展规划,明确资源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布局、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建设标准和保障措施。省市县和相关部门要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和老年人口分布状况,本着全面覆盖、便利就近的原则,制定活动学习阵地、服务机构、服务设施、医疗网站、服务站点等为老服务资源建设的区域规划、专项规划和阶段性目标任务、具体落实措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分布不均和资源浪费,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社会效益,最大限度为老年人提供便利、高效、优质的服务。
2、盘活用足现有资源。由于受“双轨”养老体制和传统管理模式的制约,为老服务资源条块分割和部门所有的格局长期存在,分布不均、重复建设和资源闲置、资源不足的情形长期并存,资源的公共服务功能和社会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因此,要创新工作思路,秉持开放、共享的理念,整合不同地区、不同系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和不同所有制主体之间的资源,打破行业、单位和条块界线,加强协调合作,加快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共用共享。要整合老干部工作系统内部资源,打破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服务资源各自占有的局面,活动阵地、老年大学要向周边居住的所有老干部开放,实现系统内部资源共用共享;对干休所进行扩能改造升级,扩大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积极推进干休所的转型发展。要利用社区的服务、医疗、场所等资源,探索条块结合、区域联合、资源共享、活动共办等方法,为老干部“四就近”提供更好服务。要借助和利用养老机构、虚拟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资源,为老干部日常生活和居家养老提供更多更好地服务。要探索方法路子,建立有效机制,充分利用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信息网络和商业市场等资源,为老干部看病就医、文化学习、文体活动、生活照料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
3、要开发挖掘社会资源。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养老机构、基础设施、服务网点等基本建设,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各地各单位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强文化建设的有利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通过新建、改建、扩建,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备的活动学习和服务场所,为广大老同志“教、学、乐、为”创造良好条件。在坚持政府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推进市场化运作,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形式,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参与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医疗保健服务网点、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服务产业,充分调动社会养老投资者的积极性,改变为老服务资源供给过渡依赖政府投入的局面。要支持社会力量对闲置的医院、学校、厂房、商业设施以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兴办养老机构。要借助大专院校的教育资源在职业学校、高等院校开办老年学习班,利用闲置的校舍开办老年大学,依托组织部门的远程教育网络开展老年远程教育。同时,鼓励社会慈善力量对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进行捐赠,拓宽民间资本投入渠道,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发展。
(四)加强体系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1、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要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原则,整合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力量,大力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制度体系和服务模式。要通过文化引领、教育引导、活动促进和法律保障等形式,强化家庭养老责任,巩固家庭在养老中的基础地位。要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功能,利用社区资源,按照社会化、市场化和福利化的要求,采取“有偿、低偿和无偿”相结合的形式,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使社区在老干部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要加强集养、护、医为一体的养老机构建设,对生活不能自理、又不具备家庭养老条件的老干部提供全天候照料,使老干部有尊严的安度晚年。
2、建立健全健康保障体系。要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和老干部医疗需求,建立老干部医疗费统筹标准的正常增长机制、补贴制度和重大疾病救助制度,逐年提高医药费统筹标准,对医疗制度规定以外的医药费自付部分视情给予适当补贴,对有重大疾病的老干部应纳入社会重大疾病救助范围给予及时有效救助,确保老干部应治必治,不断提高整体医疗保障水平。要健全多层次医疗服务网络,在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和老干部病房,开辟绿色就医通道,建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与老干部家庭医疗契约关系,配备全科大夫和护士,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检查、保健咨询等服务;充分利用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为老干部配备应急电子呼叫系统,开展医疗、急救等服务。要不断优化医疗服务管理办法,改进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定点医疗机构设置,完善会诊、转诊、治疗和医药费报销制度,对一些长期患重病的老干部,探索建立健康顾问制度,设立家庭病房,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地医疗服务。要建立老干部健康状况信息系统,定期组织老干部体检,举办老年保健知识讲座,引导老同志科学养生和自我保健。
3、建立健全精神关怀体系。要认真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有关规定,通过组织开展情况通报、形势报告、阅读文件、参观考察、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以及多种形式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满足老干部关心政治、关心时事的心理需求。要充分发挥老年大学作为老干部学习教育和陶冶情操主阵地的作用,开设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电脑和卫生保健等课程,使老干部在老有所学中增长知识、陶冶身心、享受快乐。要依托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场所和老年协会等团体组织,开展适合老同志特点、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最大限度地活跃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要整合社区文化资源,提高文化设施的覆盖面和共享率。要建立定期走访制度,利用重大节庆、生病住院和过生日等重要时机进行看望慰问,加深感情联络和情感交流,使老干部时刻感受到党的温暖和人文关怀。鼓励和组织心理专家、志愿者与老干部结成帮扶对子,为老干部提供心理咨询和精神慰藉。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爱亲孝老创建和家风家教传承等活动,教育引导子女自觉履行赡养老人的社会责任,使老干部在享受天伦之乐中安度晚年。
(五)完善配套政策,提供服务支撑
在抓好现有政策落实的基础上,研究出台适应形势任务的新政策、新规定,形成完备的政策体系,为全面做好大老龄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就当前而言,要着眼社会化服务的大趋势和老干部群体的特殊性,研究出台加强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明确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职能任务、待遇落实和保障措施,为加强退休干部工作指明方向;要研究出台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国有企业改制中离休干部的安置服务和待遇落实的意见、异地安置离休干部就医住院和医药费报销的具体办法;要深入研究企事业单位离休干部抚恤金与机关不平衡、退休时间较早的干部待遇偏低等问题,尽快出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长远发展来看,要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老干部社会化养老服务作出政策安排,制定长远规划和阶段性目标,确保老干部工作与社会老龄工作协调、持续、全面发展。要建立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安排财政性资金支持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和信贷抵押担保范围,充分利用财政贴息、小额贷款等方式,加大对社会化养老服务业的有效信贷投入;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向养老服务机构、服务产业、服务产品及各类老年文化体育场所和设施的建设。要建立完善土地供应政策,将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可将闲置的公益性用地调整为养老服务用地;对社会资本举办的养老机构用地,区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要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小区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规划之中,不得减少面积或改变用途。要建立完善税收减免政策,对养老机构的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营业税和房屋产权登记费、人防建设费、绿化费、排污费、城市建设配套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给予减免或优惠,对水、电、气、暖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并免收相应的配套费用。要建立完善人才支撑政策,在养老服务队伍的引进、培养、培训、就业、管理、待遇和志愿者队伍建设、激励等方面制定具体办法,建设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队伍。要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业市场准入、行业规范、服务标准和行业协会培育、管理政策,推动社会化养老服务健康发展。要研究出台加强社区建设意见,明确社区在社会化养老服务中功能定位、职能任务和人力、物力、财力保障措施,使社区在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中的组织体系、服务对象、资金保障、服务项目等方面有章可循。
(六)健全制度机制,激发社会活力
1、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老龄委负责牵头抓总,各成员单位有效参与,定期通报工作情况,分析形势任务,研究解决困难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办法。建立务实协作机制,组织、宣传、人社、财政、卫生、民政、发改、工信、金融等相关部门和社区要认真履行职责,采取有效措施,有力推进工作,形成齐抓共管、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
2、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将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建立自然增长机制。政府采取补助投资、贷款贴息、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服务,区分社会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养老机构,按照不同标准给予一定数额和比例的补贴,所需资金由各级财政和福利彩票公益金安排。公办机构的基本建设、机构运转和人员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各级政府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要将50%以上用于支持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业,并随老干部和老年人的增加逐步提高投入比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专兼职工作人员所需经费,纳入县区财政预算。要将退休干部活动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并按一定比例划拨社区,老党员所缴党费50%留存社区党支部,用于老干部、老党员开展活动。
3、健全双向服务机制。在做好为老服务工作的同时,采取宣传动员、启发引导、典型推动等方法,实施二次人才战略,引导老干部面向社会,运用自己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在建言献策、关心教育下一代中发挥积极作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要建立老干部人才资源库,将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纳入人才市场服务范围,搭建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及其组织与社会的对接平台,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提供方便。要加强对老专家协会、老教授协会、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等老年团体的培育和支持,吸收更多的老同志融入科技创新、普法教育、支农支教等工作中,运用自身专业特长,施展才能,体现价值,发挥余热,服务社会,产生互动双赢的社会效应。
4、健全考核评估机制。建立老干部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机制,全面了解掌握老干部的需求状况,有针对性地为老干部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老干部社会化养老服务质量评估机制,科学设置评估内容和标准,采取问卷调查、走访老干部等方式,对职能部门、服务机构、社区和服务人员的服务进行评估,作为改进工作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目标管理机制,把老干部社会化养老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研究制定体系完整、标准明确、操作易行的工作考核评价和奖惩激励机制,促进工作落实,激发工作活力。
 
(本文为省委老干部局承担的2014年全国老干部工作重点调研课题)

无标题文档

版权所有:中共天水市委老干部工作局 备案号: 陇ICP备12000071号 地 址: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北路中段金华大厦